12生肖排序年龄表2022,12生肖排序年龄表怎么算( 三 )


很显然 , “故事说”更像是神话文学的加工 , 体现了普通大众的美好意愿 , 并不能作为12生肖排序的依据 。

“动物习性说”是按照12只动物的活动习性和脾性特点来排位的 。
智慧的中华先民 , 通过长期观测天象 , 早在上古时期的三皇(、地皇、人皇)时代 , 据传由氏总结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 十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十二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人把天干地支相互组合起来 , 发明了“干支法” , 用来记录年份、月份、时刻的次序 , 以60年为一个时间单位 , 这个 *** 到现在仍然被广泛使用 , 对天文、地理、历法、数学等领域 , 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
到西周时 , 古历法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 , 人们把一天划分为12个时辰 , 分别是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对应现在的24小时制 , 分别是:子时为23——1点 , 丑时为1——3点 , 寅时为3——5点 , 卯时为5——7点 , 辰时为7——9点 , 巳时为9——11点 , 午时为11—— , 未时为13——15点 , 申时为15——17点 , 酉时为17——19点 , 戌时为19——21点 , 亥时为21——23点 。
之所以把子时放在首位 , 是因为遵循“古历分日 , 起于子半”的原则 , 在古人看来 , 子时阳交替的时刻 , 是一日的中心 , 既是时刻的起点也是终点 , 因此 , 就把十二时辰的划分 , 围绕着子时来进行 。现代人把零时24点作为一日的开始和结束 , 完全参照古历法的划分法 。
从时间节点来看 , 十二地支跟12生肖基本产生于同一时期 , 况且 , 它们指示的数量对等 , 都有记录时间的作用 , 有许多内在的关联 , 当它们相遇 , 自然而然会产生化学变化 , 演化出新的文化体系 。
事实上 , 古人果真将十二地支与12生肖关联了起来 。依据是将太阳的出没规律 , 天色的明暗变化 , 动物的生活习惯对应起来 , 从中发现了许多自然规律 , 对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也了解得更加透彻 。
子时(23——1点)是老鼠最为活跃的时刻 , 因为老鼠常在这个时刻伺机出动 , 盘算着怎么去搜寻食物饱餐一顿 。
丑时(1——3点)是黄牛反刍或者吃夜草的时刻 , 为了更好地消化 , 黄牛要把白天吃进去的草料反刍到嘴里 , 再经过细嚼慢咽 , 帮助肠胃吸收营养 , 以便储存力气在白天干活 。
寅时(3——5点)是昼伏夜行的老虎喜欢发威的时刻 , 老虎常常在这个时候咆哮山林 。
卯时(5——7点)天蒙蒙亮 , 兔子跑出窝 , 啃食沾着露珠的青草 , 是一大享受 。
辰时(7——9点)旭日笼罩在朦胧的大雾中 , 据说神龙会在大雾中产生幻象 。
巳时(9——11点)太阳温度适中 , 蛇会从中爬出来晒太阳 , 给身体吸收一些热量 。
午时(11——)烈日当头 , 让人心浮气躁 , 有一种红鬃马性子暴烈 , 宛如烈日 , 让人很难驯服 。
未时(13——15)经过太阳的暴晒 , 青草上的露水都被晒干 , 这时是放羊的更好时刻 。因为羊的肠胃过于 , 若食用带露水的青草 , 容易拉肚子 。
申时(15——17)太阳逐渐偏西 , 不再那么炽热 , 猴子喜欢在这时出来活动 , 在树枝之间玩耍嬉戏 。
酉时(17——19点)太阳即将落山 , 天色逐渐暗下来 。天黑后 , 鸡会变成夜盲 , 同时还会被一些野兽当做猎物 , 因此 , 鸡在这时会被主人赶回窝里 。
戌时(19——21点)天黑黑 , 古人通常在这时准备休息 。休息前 , 会在房前屋后巡查一番 , 以便排除安全隐患 , 在巡查过程中 , 狗会一边吠叫一边帮助主人巡查 , 一副人类的模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