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及其著作 张仲景的著作( 二 )


所以,我主张精读熟记《伤寒论》,至少要背诵有据可查的文章,在它的方药、剂量、煎煮方法上下功夫 。
与《金匮》相比,《金匮》的价值不如《伤寒论》,散《金匮》难学,也是其难学的原因 。所以《伤寒室》历来注多,《金匮》注少 。《金匮要略》最大的特点是按病用药,药物只用于特定的疾病和方剂 。比如茵陈是治黄疸的特效药,黄芪是治腹泻的主药,鳖甲煎丸用于治疟母,大黄牡丹皮汤用于治肠痈等等 。
《金匮要略》中的许多药方都是伤寒的 。例如,桂苓的治水朱甘汤及其变体,即桂枝汤从伤寒用治水药 。
伤寒、金匮治外感病、杂病 。按伤寒证用药,按金匮病用药,或按证用药,更为普遍 。
仲景治病,开方前辨病、辨脉、辨证是错误的,不按此法开方 。
我们研究仲景的作品,就要从这些地方寻找规律 。钟靖《外感杂病》一书指出,人们在辨证时要注意辨病,将专方专药与辨证论治紧密结合 。既揭示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和原理,又指出了辨证论治的具体方法,对临床实践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曾几何时,人们说起仲景的诗曰:“华佗遗何烬,仲景挂日月传,千子同脉,皆在井底相谈 。”很多医生对仲景的排斥并不夸张 。1700年来,张仲景的光辉形象持续了很久,至今还有一句俗语:“药过12-3,大夫不贴,不读圣贤书,怎敢摸脉?”证人对他的崇敬和信任,以及他留下的作品,永远是中医最珍贵的经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