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叶草的花语含义传说故事( 二 )


花冠黄色或金黄色 , 干后常变蓝色 , 旗瓣扁圆形 , 瓣片和瓣柄几等长 , 长10-15毫米 , 宽6-8毫米 , 翼瓣和龙骨瓣等长 , 均略短于旗瓣 , 龙骨瓣呈直角三角形弯曲 , 喙部狭尖;雄蕊两体 , 花丝分离部略短于雄蕊筒;
花柱直 , 等长于子房成直角上指 , 柱头点状 , 子房线形 , 无毛 , 胚珠35-40粒 。荚果直 , 线状圆柱形 , 长20-25毫米 , 径2-4毫米 , 褐色 , 二瓣裂 , 扭曲;有多数种子 , 种子细小 , 卵圆形 , 长约1毫米 , 灰褐色 。花期5-9月 , 果期7-10月 。
百脉根是豆科百脉根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主根明显 , 侧根众多 , 分布于30~60厘米土层中 。茎枝丛生 , 匍匐生长 , 茎光滑 , 长60~90厘米 。掌状三出复叶 , 小叶倒卵形 , 短叶柄 。有大托叶 , 形似叶片 , 故名五叶草 。
伞形花序 , 小花4~8朵 , 位于长花梗顶端 , 花色淡黄至深黄 。荚长圆 , 聚生花梗顶端 , 散开 , 状如鸟足 , 故有鸟足豆之称 , 每荚含种子10~15粒 。种子细小 , 肾形 , 光滑 , 橄榄色 , 棕色或墨绿色 , 千粒重1.0~1.2克 。

百脉根为牧草绿肥作物 。
五叶草的栽培技术
种植要求
温度:百脉根喜温暖湿润气候 , 最适宜温度为18-25℃ , 开花要求21-27℃ 。
耐寒力较差 , 幼苗易受冻害 , 成株刚有一定耐寒能力 , -3--7℃下茎叶枯黄 。耐热能力比紫花苜蓿稍强 , 耐旱能力比苜蓿稍差 , 比红三叶和白三叶强 , 喜湿润不耐荫蔽 。
土壤:百脉根喜肥沃能灌溉的粘土、沙壤土、酸性土、微碱性土壤 , pH值6.2-6.5为最适宜 。在瘠薄和排水不良的土壤上或短期受淹地亦能生长 。
【五叶草的花语含义传说故事】百脉根适于放牧 , 耐践踏 , 再生性强 , 耐旱力强于白三叶和红三叶弱于苜蓿 , 耐酸能力为苜蓿和红三叶所不及 , 但酸度过大 , 会影响根瘤的形成和固氮作用的进行 。适宜在肥沃、灌溉良好的粘壤土上生长 , 但在砂壤土、土层浅 , 土质瘠薄、徽酸或微碱性土壤均可生长 。适宜土壤pH值为6.2~6.5 。不耐阴 , 需长日照 , 充分开花需日照14~6小时;日照不足 , 开花减少 , 出现严重匍匐生长;弱光下 , 茎枝和根生长均受抑制 。幼苗耐寒力较差 , 且在冬季气温较低 , 土壤水分不足的地区则不能越冬 。
种植方法
百脉根是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多年生豆科牧草 。但因种子小、出苗能力弱、幼苗喜潮湿而易受杂草侵害 , 成熟不一致 , 落粒性强 , 在栽培上与其它豆科牧草有许多不同特点 。
精细整地:为了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土壤条件 , 要深翻土壤20cm , 平整土地 , 精细耙耱 , 清除杂草杂物 。
播种期:百脉根属春性发育类型 。一般春季气温稳定在≥5℃而≤10℃时播种 , 当年能完成生活史 。西北地区播种时间约在3月下旬~4月上旬 , 夏播应在7月底前 。南方可春、夏、秋播种 。
播种密度:人工草地每公顷播量11.25kg , 行距15cm或30cm 。种子田每公顷播量6.75kg , 行距45cm或60cm 。补播改良草地每公顷播量5.26~7.5kg , 行距视草场植被盖度而定 。上述播种量要视土壤肥瘠程度酌情适量增减 。
播种深度:宜浅不宜深 。一般应控制在1.5cm左右为宜 。沙性土可稍深 , 粘性土要浅 。播种时 , 可将普通谷物播种机的主动轮和被动轮调换 , 可减慢下种的速度 , 并将输种管从开沟器里取出 , 固定在开沟器后面 , 出种口接近地面 , 使种子播撒于地表成行 , 轻微覆土 , 镇压即可 。
播种行向:多大风地区播种行向应与风向垂直 , 能防止或减轻风蚀 , 有利冬季积雪 , 来年土壤墒情好 , 返青早 。一般地区应南北向播种 , 以利采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