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方法的特征5篇( 二 )


[本课小结]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
[作业]习题
7板书设计
课题1燃烧和灭火
①是可燃物;
一、物质燃烧的条件: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
①可燃物与助燃物;
二、认识燃烧:②现象:发光、放热;
③实质:剧烈的氧化反应 。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
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四、灭火方法和原理:②降低温度到物质着火点以下;破坏其一,燃烧熄灭
③隔绝空气(或氧气)
中学化学教学方法的特征范文2
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
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
教学重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
2.通过探究让学生讨论燃烧的条件及推出灭火的原理 。
教学工具
投影自制的幻灯片、白磷、薄铜片、大烧杯、热水等 。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火是燃烧的一种现象 。在日常生活和过去的学习中,我们曾见过或遇到过许多燃烧的事例,你见到过哪些燃烧的事例吗?请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
[学生活动]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同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以鼓励为主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踊跃地讨论了我们常见到的燃烧现象,比如,篝火晚会、煤气烧菜、奥运圣火、火箭发射等 。还有第二单元学过的碳、硫、铁、铝箔等在氧气中的燃烧等 。虽然燃烧的事例很多很多,但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燃烧的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知道燃烧的这个共同特征是什么?我们能不能对燃烧下定义呢?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燃烧的现象(发光、发热)和有新物质产生两个方面讨论燃烧的特征,并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汇报自己的观点,最后形成燃烧的定义 。
[小结]燃烧的定义:呵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
师: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那么,大家想过没有,什么样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也就是说.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下面我们一起进行实验探究 。
二、实验探究
1.燃烧的条件 。
[实验l]学生分组进行教材中“活动探究’’的实验 。,教师巡视各组,及时肯定学生的正确操作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事实得出正确的结论 。
[讨论](投影)
(l)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
(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人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师:通过同学们进行的实验探究及问题的讨论,这些事实有力地说明了,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可燃物(即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
组织学生认识常见物质,例如木材、木炭、酒精、无烟煤等着火点 。
2.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
师:火给人类带来了熟食和温暖,但火一旦失控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同学们你知道生活和生产中通常采用的灭火方法吗?请各小组将你们所知道的灭火方法填人表格,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最多 。
(投影) 灭火的事例和方法
┏━━━━━━━┳━━━━━━━┓
┃ 灾火事例 ┃ —,方法 ┃
┣━━━━━━━╋━━━━━━━┫
┃ 1. ┃ ┃
┣━━━━━━━╋━━━━━━━┫
┃ 2. ┃ ┃
┣━━━━━━━╋━━━━━━━┫
┃ 3. ┃ ┃
┣━━━━━━━╋━━━━━━━┫
┃ 4. ┃ ┃
┣━━━━━━━╋━━━━━━━┫
┃ 5. ┃ ┃
┗━━━━━━━┻━━━━━━━┛
将各小组的讨论结果用投影进行展示评讲 。
[讨论]下面请各小组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把刚才灭火的方法进行归类,并想一想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 。然后归纳小结 。
[小结]
(1)可燃物跟空气隔绝;(2)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
师:你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灭火的方法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