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教学设计七篇( 十 )


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 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 , 更加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 , 在学习了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的基础上 , 知道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 。来引导学生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 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探究 , 分析、总结实验结论 。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 。并通过实例讲解 , 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巧用提问、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 , 调动起课堂气氛 , 让学生在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 。
说教学过程
从以上分析 , 教学中掌握知识为中心 , 培养能力为方向 。紧抓重点突破难点 。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教师举生活中的实例 , 学生觉得很简单 , 这时教师把例子转化为物理模型 , 进行受力分析 。定性的说明力是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同时把学生的思维带入课堂 。
2、新课教学
教师复习:力的概念 ,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并举例说明 。那么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 那么桌面会对手有力的作用吗?引导学生作图分析 , 教师引出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 。提出问题: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有着怎样的关系?提供实验仪器:两个弹簧测力计 。学生进行分组设计实验 , 讨论、归纳总结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 , 方向相反 ,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在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形成过程有了体验后 , 教师给出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 方向相反 , 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用一些概念辨析的题目来帮助学生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从中 , 学生有疑难点是: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这是教师通过举例 , 作图分析 , 详细讲解来区别 , 并列表对比分析 。
相同点及不同点
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共线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一定是同性质的力同时产生、消灭力的作用效果不能抵消
一对平衡力同一物体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不一定同时产生、消灭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抵消
教师总结本节的内容 , 再进行例题的讲解与巩固 , 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稳定性 。最后布置作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