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偏方 让你的肛门不再难受( 三 )


综上所述,以上内容讲述的是人们诊断肛瘘的六大方法,可以让人们更好的诊断肛瘘,还能及时治疗肛瘘,肛瘘的人们还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治疗,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
1、直肠指诊
在内口外有轻度压痛,少数可扪到硬结 。
2、亚甲蓝染色法
白湿纱布塞入肛管及直肠下端,通过外口向瘘管内注入亚甲蓝1~2ml,然后取出肛管内纱布,根据纱布上有无亚甲蓝染色及染色部位来明确瘘管的存在及内口部位 。
3、探针检查
用探针通过外口插入管道,以明确瘘管的位置及内口所在 。 此法一般在手术时麻醉下进行,如操作不当或不熟悉此法可能造成假道形成 。
4、瘘管造影
自外口注入30%~40%碘油,X线摄片可观察瘘管分布,多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及蹄铁形肛瘘的诊断 。 Yang1993检查临床疑有肛管直肠脓肿或瘘管17例,6例临床上疑有脓肿,肛管超声AUS检查也有脓肿表现;另外82%9/11AUS查出有瘘管,而临床常规检查未能发现 。
5、肛管超声
对括约肌间瘘有时有确诊价值,但无法确诊括约肌外瘘及经括约肌瘘 。
肛瘘的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
肛瘘的治疗原则需根据肛裂发生的机理,以及肛瘘的解剖结构制订 。
1、清除内口:手术时要找到原发的内口,并把感染的肛窦、肛门腺及其导管切除干净,这是肛瘘治疗的关键 。
2、处理好瘘管及支管、死腔:要把瘘管的管道、支管、死腔等清除干净,以免术后复发 。
3、保留肛管直肠环:肛瘘手术时,应明确诊断,查明内口及瘘管走向,保留肛管直肠环,以维持正常的肛门括约功能 。
在具体手术操作中,一定要仔细寻找到内口,并防止切断肛管直肠环 。
治疗方案
肛瘘不能自愈 。 不治疗会反复发作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因此必须手术治疗 。 治疗原则是将瘘管切开,形成敞开的创面.促使愈合 。
手术方式很多.手术应根据内口位置的高低、瘘管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来选择 。 手术的关键是尽量减少肛门括约肌的损伤,防止肛门失禁.同时避免瘘的复发 。
瘘管切开术
是将瘘管全部切开开放.靠肉芽组织生长使伤口愈合的方法 。 适用于低位肛瘘,因瘘管在外括约肌深部以下 。 切刀开后只损伤外括约肌皮下部和浅部,不会出现术后肛门失禁 。
手术在骶管麻醉或局麻下进行,患者侧卧位或截石位,首先由外口注入美蓝溶液,确定内口位置,再用探针从外口插入瘿管内.了解瘘管的走行情况及与括约肌的关系 。
在探针的引导下,切开探针上的表层组织,直到内口 。 刮去瘘管内的肉芽组织及坏死组织,修剪皮缘,使伤口呈内小外大的v形创面,创口内填入油纱布,以保证创面由底向外生长 。
挂线疗法
是利用橡皮筋或有腐蚀作用的药线的机械性压迫作用,缓慢切开肛瘘的方法 。 适用于距肛门3-5cm内,有内外口低位或高位单纯性肛瘘,或作为复杂性肛瘘切开、切除的辅助治疗 。
被结扎肌肉组织发生血运障碍,逐渐坏死、断开,但因为炎症反应引起的纤维化使切断的肌肉与周围组织粘连.肌肉不会收缩过多且逐渐愈合、从而可防止被切断的肛管直肠环回缩引起的肛门失禁 。
手术在骶管麻醉或局麻下进行,将探针自外口插入后 。 循瘘管走向由内口穿出,在内口处探针上缚一消毒的橡皮筋或粗丝线.引导穿过整个瘘管,将内外口之间的皮肤切开后扎紧挂线 。
术后要每口坐浴及便后坐浴使局部清洁 。 若结扎组织较多,在3-5天后再次扎紧挂线 。 一般术后10-14天被扎组织自行断裂 。
1、方法
⑴侧卧位,先在探针尾端缚一橡皮筋,再将探针头自瘘管外口轻轻向内探入,在肛管齿线附近处找到内口;然后将食指伸入肛管,摸查探针头,将探针头弯曲,从肛门口拉出 。 注意在插入探针时不能用暴力,以防造成假道 。
⑵将探针头从瘘管内口完全拉出,使橡皮筋经过瘘管外口进入瘘管 。
⑶提起橡皮筋,切开瘘管内外口之间的皮肤层,拉紧像皮筋,紧贴皮下组织用止血钳将其夹住;在止血钳下方用粗丝线收紧橡皮筋并做双重结扎,然后松开止血钳 。 切口敷以凡士林纱布,术后每天用热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并更换敷料,一般在术后10d左右,肛瘘组织被橡皮筋切开,2~3周后创口即能愈合
2、本法优点
⑴手术简单,操作快,出血少 。
⑵在橡皮筋未能脱落时,皮肤切口一般不会发生“架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