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你的孩子养出心理疾病( 二 )


文章插图

是啊, 我, 还有无数同样的人, 都在努力地做好父母, 就是为了今后我们的孩子不至于沦落到心理医生的沙发上, 而我正在目睹这种养育手段的血肉后果 。 为了给孩子提供正确的养育, 我们拼尽全力、精疲力竭, 而他们长大之后却坐在我们的办公室里, 诉说他们感觉空虚、迷惑、焦虑 。 我读博士时, 学院里的临床焦点在于缺乏父母体贴如何影响孩子, 谁都没有想到问一问, 如果父母过度体贴的话, 这些孩子又如何呢?
会不会是父母在孩子小时过于保护他们, 避免让他们不幸福, 才剥夺了他们成年后的幸福感呢?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精神病医生保罗·波恩说, 答案可是肯定的 。
在临床实践中, 波恩发现很多父母会尽一切可能避免孩子体验到哪怕一丁点的不适、焦虑或者失望 。 当孩子长大, 面对正常的挫折, 就以为事情严重出错了 。
他说:当学步儿在公园里被石头绊到, 刚刚倒地, 还没来得及哭呢, 一些父母就会飞扑过来, 抱起孩子, 开始安慰 。 这事实上剥夺了孩子的安全感 。 如果你不让孩子体验那刹那间的困惑, 给她一点时间, 让她明白发生了什么(“噢, 我跌倒了”), 让她先把握跌倒的挫折感, 并且试图自己爬起来, 她就不会知道难受是什么感觉, 以后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
这些孩子上大学时, 会因为最小的麻烦发短信给父母求救, 而不会自己找办法解决问题 。 假如, 当孩子被石头绊倒, 父母允许她自己恢复一秒钟, 再去安抚她的话, 孩子就学习到:“刚才有一秒钟挺吓人的, 但我现在没事儿了 。 如果有不快的事情发生, 我能自己摆平 。 ”波恩说, 多数情况下, 孩子会自己应付得很好, 但很多父母永远弄不懂这一点, 因为他们忙于在孩子不需要保护时过早伸出援手 。

如何将你的孩子养出心理疾病

文章插图

哈佛大学讲师、儿童心理学家丹·肯德隆表示, 如果孩子不曾体验痛苦的感觉, 就无法发展“心理上的免疫力” 。
“这就像身体免疫系统发育的过程, ”他解释说, “你得让孩子接触病原体, 不然身体不知如何应对进攻 。 孩子也需要接触挫折、失败和挣扎 。 ”
洛杉矶临床心理师温迪·莫格尔, 10年前出版了《放下孩子》一书后, 成为美国多所学校的顾问 。 她告诉我, 过去几年间, 大学招生部主任们汇报, 现在“茶杯”式新生越来越多——他们是如此脆弱, 稍稍碰壁, 就有可能碎掉 。 “父母出于好意, 在其整个童年期替他们消化掉了所有的忧虑, ”莫格尔评论说, “结果他们长大后不知如何面对挫折 。 ”
如何将你的孩子养出心理疾病

文章插图

这也许就是丽齐那样的病人最终会出现在心理医生面前的原因 。 “即便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父母, 你还是会经历不那么开心的时光, ”洛杉矶家庭心理师杰夫·布卢姆说, “一个孩子应该体验正常的焦虑, 才会有适应性 。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长大后更加独立, 就应该每天为他们将来的离开做好准备 。 ”
一个莫大的“如果”:布卢姆相信, 我们很多人根本舍不得孩子离开, 因为我们依赖他们来填补自己生活中的感情空洞 。 不错, 我们在孩子身上付出了无数时间、精力和财富, 但那是为了谁?
“我们把自己的需要和孩子的需要混淆了, 并认为这是最佳育儿之道, ”布卢姆说着叹了一口气 。 我问他为什么叹气, 他解释道, “目睹这种现象令人伤感 。 我曾无数次告诉家长, 他们因为自身的心理问题而在孩子的感受上投入过多关注 。 如果一个心理医生告诉你——你需要在孩子身上少花精力的话, 你应该知道问题已经很严重了!”
如何将你的孩子养出心理疾病

文章插图

去年十月, 在为《纽约时报杂志》撰写的一篇文章中, 路易斯安那州一名妈妈瑞内·巴彻描述了送女儿去美国东北部上大学后她的空虚感:
巴彻本来想从其他身为人母的朋友那里得到一些安慰, 没想到人家正忙着给孩子的大学宿舍买冰箱, 或者冲回家帮助中学生孩子关电脑 。 于是巴彻也不时去女儿宿舍, 找各种借口挑剔女儿的寓友, 以帮忙搬家为由待上很久, 开始她辩解说是为了女儿好, 但最终承认:“人家所说的‘直升机父母’就是我这种人 。 ”
巴彻这样的妈妈并不罕见 。 莫格尔说, 每年开学时, 父母们赖在校园里不走, 大学管理者不得不动用各种招数“驱赶”新生父母 。 芝加哥大学在开学典礼结尾时加了一曲风笛演奏——第一曲带领新生到下一个活动场合, 第二曲意在把家长从孩子身边赶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