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鲁滨逊漂流记主要内容(11)


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后,最终得以返回故乡 。
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1704年9月,一名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大西洋中,在荒岛上生活4年4个月之后,被伍兹·罗杰斯船长所救 。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在后殖民批评视阈中,殖民文学对域外世界的读解往往是通过殖民者、探险家等的身份进行叙述的,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 。
《鲁滨逊漂流记》以寓言的形式再现了英国早期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向海外扩张进行殖民开发、建构殖民帝国的过程,是一部欧洲殖民主义从事殖民实践的早期的帝国文本,其字里行间充满了殖民主义话语和浓厚的帝国意识和殖民意识 。
《鲁滨逊漂流记》是适应西方历史文化发展新趋势而出现的经典文本,从人类的创造性劳动中,进一步看到了人的能力的巨大作用,从而弘扬人的聪慧与劳动创造能力,否定了上帝万能及其上帝创造一切的荒谬理论 。
作品通过鲁滨逊荒岛27年艰苦卓绝的经历,象征性地展示了人类发展的基本轨迹,从而出了劳动创造历史的时代主题 。《鲁滨逊漂流记》讲述的是一个英国的水手因船沉了而流落到了无人的荒岛,在进退无路的情况下,他开始想办法自救——做木筏、造房子、种粮食、养牲畜……竭力投入到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去 。
他靠自己的双手,凭着自己的智慧,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把这个荒岛变成了“世外桃源”,还勇敢地救了一个土著人“星期五”,和他共同生活,最终离开了荒岛 。
创作背景:
笛福便以塞尔柯克的传奇故事为蓝本,把自己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充分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文学加工,使“鲁滨逊”不仅成为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而且成为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 。
该小说发表多年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于世界各地,并被多次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 。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宾逊,不甘于像父辈那样,平庸的过一辈子,一心向往着充满冒险与挑战的海外生活,于是毅然舍弃安逸舒适的生活,私自离家出海航行,去实现遨游世界的梦想,但每次都历尽艰险 。有一次风暴将船只打翻,鲁宾逊一个人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那里度过了28年孤独的时光 。小说的主要部分就是对他这段荒岛生活的生动记述 。
除了精彩离奇的故事外,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鲁宾逊的性格 。他敢于冒险,敢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即使流落荒岛,也决不气馁 。在荒无人烟,缺乏最基本的生活条件的小岛上,他孤身一人,克服了许许多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 。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活了下来 。没有房子,他自己搭建 。没有食物,他尝试着打猎,种谷子,训养山羊,晒野葡萄干,他还自己摸索着做桌椅,做陶器,用围巾晒面做面包 。在岛上的第24年,他还搭救了一个野人 。给他取名为“星期五” 。在他的教育下,“星期五”成了一个忠实的奴仆 。就这样,鲁宾逊在荒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的王国 。面对人生困境,鲁宾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 。内容要
鲁滨孙出身于一个体面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一心想去海外见识一番 。他瞒着父亲出海,第一次航行就遇到大风浪,船只沉没,他好不容易才逃出性命 。第二次出海到非洲经商,赚了一笔钱 。第三次又遭不幸,被摩尔人俘获,当了奴隶 。后来他划了主人的小船逃跑,途中被一艘葡萄牙货船救起 。船到巴西后,他在那里买下一个庄园,做了庄园主 。他不甘心于这样的发财致富,又再次出海,到非洲贩卖奴隶 。
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船上水手、乘客全部遇难,唯有鲁滨孙幸存,只身飘流到一个杳无人烟的孤岛上 。他用沉船的桅杆做了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枪支弹药、工具等运到岸上,并在小山边搭起帐篷定居下来 。接着他用削尖的木桩在帐篷周围围上栅栏,在帐篷后挖洞居住 。他用简单的工具制作桌、椅等家具,猎野味为食,饮溪里的水,度过了最初遇到的困难 。
他开始在岛上种植大麦和稻子,自制木臼、木杵、筛子,加工面粉,烘出了粗糙的面包 。他捕捉并驯养野山羊,让其繁殖 。他还制作陶器等等,保证了自己的生活需要 。虽然这样,鲁滨孙一直没有放弃寻找离开孤岛的办法 。他砍倒一棵大树,花了五六个月的时间做成了一只独木舟,但船实在太重,无法拖下海去,只好前功尽弃,重新另造一只小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