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怎么读(敬的多音字拼音)


大家好!以字育人,以字正身,我们继续讲解汉字,和大家一起探寻笔画间的逻辑,化繁为简,领略汉字之美 。这一节我们学习敬佩的“敬”字 。
敬jìng会意 。
从攴(pū),以手执杖或执鞭,表示敲打,
从苟(jí),有紧急、急迫之义 。
苟(jí) 攴(pū)合起来表示:
用武力告诫,使之保持谨慎、谦卑以及尊重的态度 。
本义:恭敬、端肃(恭在外表,敬存内心) 。《说文》敬,肃也 。
敬的本质意义是:承认事物价值重大的态度 。
在使用中的具体意义有:慎重对待、不怠慢不苟且、尊重、尊敬等 。
敬,早期的金文象“干”,记录人们对武器或武器持有者的敬畏心态:
后加“口” 。由口(说话) 干(武器)组成:
表示通过武力告诫,
使之保持谨慎、谦卑、恭肃和尊重 。
后来有的金文在“口 干”的基础上加“攴”(pū )(持械打击):
强调威胁、敲打 。
随着历史发展有的金文将“敬”字里的“干”简化成“艹”(草字头) 。
最后演变成现在的“敬”字 。
【敬怎么读(敬的多音字拼音)】“敬”后来加“言”另造“警”或加“人”另造“儆”(jǐng)表示“严重告戒,使之谨慎认真”的意义 。
从“敬”字的起源和演变我看可以看到:
“敬”这种心态最初通过感受外界施加的力量而产生 。
人们出于对“干”(很可能是一种武器)的惧怕,而对持有武器者产生敬畏(既害怕又崇拜的心理) 。于是用类似“干”的文字表示这种心态 。
所以,早期的“敬”字跟“干”几乎一样 。
随着古代人们生产生活经验累积,劳动生产能力提高,接触的事物增多 。对世界的了解也越来越丰富,逐渐认识了接触到的各种事物所蕴藏的力量与价值 。
于是,“敬”的范围从具体的“干”扩展到各种各样的事物 。
比如科学、知识、自然、集体、伟人、前辈等等 。
随着历史发展,社会积累的知识和个体认知差距越来越大 。
个人未必能掌握集体积累的全部知识,需要有经验的人讲解或者传授 。
是就在“干”前加“口”,
表示通过口述告知事物的力量或价值,让人们产生“敬畏”之心 。
如果对方不能理解,就要“攴”(pū)——轻击,
把“敬”重对象的力量或者价值通过轻轻的击打展现出来,
给人真实的感受,而产生“敬畏”之心 。
最后,经过长期发展,人类从落后的原始社会步入文明 。
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长足发展,人们普遍认识了所接触事物的力量与价值 。
于是,“敬”的内涵从最初偏于“惧怕”的“敬畏”,
转变成“认同价值”的“敬重” 。
“敬”的产生也从直接感受,经验相传,间接感受等被动的感知;
逐渐转变成学习探索等主动的文化修养 。
“敬”的字形也相应地从“干”转变成:“口” “干”;
进化成:“口” “干” “攴”(pū);
最终演变成现在的“敬” 。
我们可以看到:“敬”字意义和字形的发展就是人类从愚昧到文明发展的缩影 。
虽然人类已经踏入文明社会,文化科技高度发达 。
但是,个人从无知婴儿成长为文明的成人,仍然需要经过类似的历程 。
只有经过全面的实践体验,个人才能从无到有,建立完善的思想体系 。
如若成长的经历不够全面,则很容易出现各种的思想缺陷 。
例如:近期相继出现的多宗中小学生自杀事件,根源就是孩子们思想出现了问题 。
刺激孩子们最终走上不归路的事情,往往是一些小事 。
从宏观的人生角度看,
这些事情无论多么“严重”也只不过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小坑洼而已 。
如果孩子们的成长体验完整而丰满,
那么他们必然能理解生命的力量,
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相信自己一定有能力克服眼前的困难 。
又怎么会对面前的问题束手无策,被路上的小坑洼难倒呢?
这就好比:
如果了解汽车的价值和性能,我们怎么会因为路上有个坑洼而抛弃自己的汽车?
而不少孩子正是如此选择:因为路上有个坑洼而把汽车扔掉 。
扔掉汽车的原因不是路上的坑洼有多大,而是不了解汽车的价值和性能 。
对“汽车”没有敬畏之心 。
所以,才会坐在汽车上被小坑洼挡住了去路,
最终因为路上的小坑洼而抛弃了汽车 。
出现这个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