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朝会制度
一、引言: 朝会的由来及其意义
关于“朝会”的最早文本见于成书于战国的《周礼》 。朝会体现的是“尊天子”的政治理念 。但是,古代社会的朝会制度并不统一,只是到了明代朝会才成为一个时代“治忽”的首要标志 。
二、明代的朝会形式:大朝、朔望朝和常朝
大朝:正旦、冬至和万寿圣节举行 。
朔、望朝:每月初一为朔朝,十五为望朝 。
常朝:又称早朝或晚朝,因晚朝久废,所以明代常朝一般指早朝又称日朝 。
明初,因功能需要,礼仪、政事、发令、商榷分别在不同殿延上朝 。礼仪性的大朝会及朔、望朝在正殿,早朝在正门,晚朝在便殿门,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则形成了早朝独重的局面 。
三、明代朝会细节
时间:朱元璋鸡鸣而起在日出之前,嘉靖六年则以日出为度,遇大风寒暂免 。
地点:朱元璋时期的南京应天府和朱棣后的北京顺天府 。
人物:京朝官、朝参官
形式:朝参官或京朝官皆佩牙牌,在晨星月未散之际,赶到皇城,由东西长安门步行入内 。洪武二十四年,因为上朝秩序问题,规定将军先入,次近侍官,次恭候驸马伯,次五府六部,又次应天府及在京杂职官员 。景泰二年规定,依照资次续进,天顺元年规定,门上“鼓三军”,即第三通鼓响,先开二门,放军旗校先入摆列,百官赴掖门前排队,候钟鸣开门入内 。文武分班入朝,在御道两侧相向立候 。奉天门上廊内正中设御座,乐起,皇帝御门,安坐后鸣鞭,鸿胪寺“唱” 入班,左右两班齐进御道,再排班 。然后行一拜三扣头礼,礼毕,鸿胪寺官唱奏事,对御座宣念感恩、见辞员数,然后进入早朝最重要的环节——奏事 。
实施状况:明初,即便恶劣天气也很少免朝,甚至祭祀大丧之事也不例外 。弘治时期,即使奏准是日免朝,官员仍然次晨上朝如故,可见早朝礼体之重要,后来规定后宫妃子或亲郡王逝世,例行“辍朝礼”一到三日不等,文武一品丧,辍朝一日,其后则规定只有岁终辍朝一日 。但是到了宣德十年(1435年),规定早朝走失预进事目,还限制每朝奏事件数,早朝政治功能大为削弱 。后来的明武宗过于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嘉靖帝后期则沉迷于得道升天,早朝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隆庆六年(1572年),同样又是幼君即位,改为每月三、六、九日上朝,从此日朝一月只举行九次 。万历皇帝在张居正的教导之下,起初还能坚持,但是后期也是将近二十余年不论朝事 。
【明朝会是什么意思 明朝会是什么?】总之,明朝初期的早朝实施严格,对明初的社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即近废弛 。
推荐阅读
- 猫为什么会突然打人的头 猫为什么会突然的打人
- 《鲁滨逊漂流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整本书 《鲁滨逊漂流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是什么意思
- 灯COB是什么意思 cob灯是什么意思 cob灯的解释
- 怎么使用腾讯会议新建会议室
- 95066是哪里的客服 950618是什么客服
- 硕博连读需要什么条件 硕博连读咋考 硕博连读是什么
- 己未年是哪一年 己未年是什么生肖属什么
- 菜鲟需要蒸多长时间? 菜鲟要蒸多久会熟
- 股票中xd开头什么意思 股票dr开头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