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揭示概念:
教师板书:物体表面的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导入中,我采用的是比较简单的形式,这个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自己的曾经的教学和前几天房间里的一个老师的困惑-----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区分的不好 。所以我在对概念的引入从周长入手 。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感受,周长是是表示长度的 。而在涂面的时候,感受面积的概念是和长度的含义是不同的 。学生不一定能表述的很清楚 。但是在这画和涂的过程中,学生的内心已经能充分感受他们的区别 。学生在涂平面图形和摸实物的过程中自主建构了面积的概念 。
这里面对于周长和面积的区别我在教学中并没有强调的很多 。主要是让学生经历画和涂的对比中去感受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
一笑的教学设计我看了 。她是从生活中物体的面积导入 。更直接一些 。我最欣赏一笑老师的二次设计中,给文具盒和橡皮做束身衣,这个部分,充分体现让学生感受物体表面积的大小 。我的设计虽然是从平面图形引入,但是这个平面图形也是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抽象出来的图形,我想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并不是完全的抽象的 。
二、比较面积大小,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
1、说说教室里一组物体的面,并比较一下他们面积的大小 。
2、有些图形我们一目了然就能比较出它的大小,但是有些图形我们就不能 。出示书上39页比一比
(1)提问:猜一猜,哪个图形面积大些?
让学生先进行直观估测,和后面的验证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
(2)找验证策略:
A、到底哪个结论是正确的?能不能结合学具袋里的学具想出办法来验证?
B、个人尝试(让学生把学具袋里的学具都可以尝试一下,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验证)
C、小组同学交流,相互说一说 。归纳小组的办法 。(这里面的交流重在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D、小组展示验证,全班汇报,并说明理由或想法 。
至少可以呈现这样四种方法:折叠、用圆形图片摆、用小方块摆、用透明胶片的格子比较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反思和评价
(3)小结: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 。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但验证过程必须科学、准确 。
三、巩固练习
(1)第一个层次的练习我安排了41页的1、2题 。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并渗透数格子比大小是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其中第二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直观估测能力,发展空间知觉 。
(2)第二个层次的练习我安排了40页的画一画 。这里我改了一下呈现顺序 。感觉这个题目更有难度一些,接着做41页的3题 。3题中的第二个图形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的想办法,把两个三角行就可以合成一个小正方形 。如果这个地方突破了,后面的4题就不成问题了 。
(3)第三层次的练习41页的4题 。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面积的含义,同时拓宽学生的思维 。
四、全课总结: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面积的知识?
全课的结束,我向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面积的问题 。(我就在想,学生会不会提出,我们学校操场的面积那么大,我们怎么能知道他是多大呢,课桌的面积的大小到底是多大呢?)
最新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青岛版模板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验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创设有目的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袋(正方形与长方形每生各一个,剪刀、固体胶、小纸片、硬币等)
2、学生准备:学具袋(正方形与长方形每生各一个,剪刀、固体胶、小纸片、硬币等)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
【教学难点】
理解面积含义,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1、手掌面及数学书封面引出物体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面积)
2、以淘气想加入同学们当中来,出示课件引出: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封闭图形)
推荐阅读
- 和数学相关的名言
- 用似乎造句 用似乎造句子三年级
-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2021 2021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2021 2021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 五四制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
- 《荷花》课文内容 三年级荷花课文内容
- 至今造句三年级 至今造句
- 虽然可造句 虽然可造句三年级
- 三年级下册甚至怎么造句 甚至怎么造句
-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2021 2021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