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防暑小常识 远离中暑就该这样做( 四 )


绿茶补水又去火
伏天气温高,人体容易脱水,因此大量补水是防止中暑的最佳方法 。 沈雁英说,补水时,可以选择喝点绿茶 。 因为伏天人体流失的不仅是水分,很多电解 质也会流失掉,绿茶不仅有清热去火的功效,其中所含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可以对人体流失的电解质进行迅速补充,进而维持体液的动态平衡 。 此外,绿茶能够 消除倦意,提神醒脑 。 如果不宜饮茶,可以在白开水中加点儿盐,也可以通过吃西瓜、喝绿豆汤等方式来补充水分,但绿豆性凉,对于小孩儿来说,不宜大量饮用 。
温水澡消暑胜过冲凉
天气热,不少人会选择直接用凉水洗澡降温,其实这并不是正确的做法 。 庄乾竹表示,伏天气温高,人体毛孔处于张开状态,代谢速度也较快,直接冲 凉,会导致皮肤表面温度骤降,毛孔关闭,血管骤缩,体热无法散出 。 洗完后不仅不能起到解乏的作用,还可能让人四肢无力、肩膝酸痛,甚至诱发关节炎和慢性肠 胃炎 。 因此,伏天最好还是洗温水澡,水温在35℃~37℃为最佳 。 这个温度比皮肤温高,却比体温低,非常适合消暑散热 。
不过,需要我们主要的是,有的老年人是非常的害怕受凉的,所以都会有热的水洗,这样也是不正确的 。 如果温度太高的话会降低浴室中的含氧量,这样就会出现因为缺氧而导致的晕倒 。 所以,我们洗澡的时候用温水是最好的 。
游泳是最避暑的运动
常说的“夏练三伏”,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地去锻炼 。 夏天人体能量消耗大,跑步、打球、爬山等锻炼方式必须量力而行,最好进行一些 “低调”的运动,既能起到锻炼效果,又不至于出现不适 。 专家推荐了游泳运动,因为水的散热能力比空气高15倍,游泳时人体能够保持体温恒定,不易中暑 。
此外,夏季在运动时间上也要有讲究 。 在气温较高、阳光较强时在户外运动,不但容易被晒伤,还会增加中暑、脱水等风险 。 因此,最好选择一早一晚到 户外运动,即清晨和傍晚,这时气温相对低,阳光也不那么强烈 。 运动期间注意少量多次地补水,每隔10到15分钟,饮用100毫升到150毫升的水 。
夏季这样吃 可以防中暑
入伏之后,气温节节攀升,我市各大医院急诊科也陆续接收了一些中暑的患者 。 据市二院急诊科主任张冬惠介绍,夏天气温高,老人、小孩及户外工作者最容易出现中暑的情况 。
专家介绍,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 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工作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是常见的诱因 。 中暑一般分为三类:先兆中暑——表现为口渴、头晕、耳鸣、胸闷、心悸、四肢无力等症状,出汗但不多,体温可略有升高,发热可能在37.5℃左右,如能及时离开高热环境,经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轻度中暑——既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同时又有面色发红、皮肤灼热等情况,并伴有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症状,轻度中暑者经治疗一般四五个小时可恢复正常;重度中暑——大多数情况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昏迷,此前常有头痛、麻木与刺痛、眩晕、烦躁或精神错乱、肢体抽搐等,皮肤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 。
预防夏季中暑,饮食上需要做哪些调整呢?专家给出了如下建议:
多喝汤
当人出汗比较多、体液损耗比较大的时候,多喝汤既能及时补充水分,又有利于消化吸收 。 简单易学的“防暑汤”有山楂汤、绿豆汤、酸梅汤、金银花汤、西瓜翠衣汤等 。
多饮茶
温茶能降低皮肤温度1℃~2℃,而冷饮只能使口腔周围变冷 。 喝茶者感觉清凉舒适、渴感全消,而喝冷饮者周身不畅、渴感未消 。 高温作业者,如能在温茶中适当加点盐,以弥补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对预防中暑更有裨益 。
多吃青菜
天热湿气重,人们一般都喜欢吃清淡味鲜而不油腻的食物,而青菜既有这种特点,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 所以,应尽量多吃青菜,如各种豆类、瓜类、小白菜、香菜等,既可以凉拌生吃,也可放少许瘦肉丝炒熟吃 。
多吃瓜果
瓜果汁多味甜,不仅生津止渴,也能清热解暑 。 西瓜味甜多汁性凉,是消暑解渴的瓜类之首 。 另外,香瓜、黄瓜洗净之后生食或榨汁之后饮用,都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 。 猕猴桃含有大量维生素c,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是高温和野外作业人员经常选用的果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