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新学期化学教学计划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 。世界由物质组成,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 。接下来是关于新学期化学教学计划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新学期化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继续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认真研究高考改革的方向和命题改革趋势对高中教学提出的要求,加强高三教学的集体攻关,确保高考质量 。坚持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不断增强高考复习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
二、教学要求
1、认真研究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努力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投身教改实践,勇于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自觉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努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的科学育人过程 。
2、认真研究高考改革发展趋势,深入学习《考试大纲》,正确把握高考的标准和特点,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状况,坚持精心设计和上好每一节课,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高考改革发展趋势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
3、在教学中,仔细分析新教材的特点,狠抓高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加强学科内综合的意识,在复习课中,要坚持精选习题,妙题精解、融会贯通 。防止题海战术和重结论、轻过程等不良倾向,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立足各班学生实际状况,搞好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在夯实基础的同时,重视优秀生拔尖训练,他们的作业要力争面批,关注其每一个错误及时分析错误的原因 。
4、加强化学教学与科技、生产、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在教学中,密切联系有关的最新科技成果和社会热点问题,注意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与综合,引导学生在掌握本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相关知识面,增强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

5、有意培养学生解题习惯,注重分析订正 。①做题前认真读题,站在出题者的高度来审题;②作题过程中,每个步骤都要“言之有理”、准确无误,原理、结果与题意一气贯通,书写要规范;③对作错的题,务必认真分析订正 。
6、搞好试卷讲评 。除年级大考外,本科目还要逐章过关 。每考必认真落实“统、查、析、讲”四大环节:分类统计解法样本,分项统计错误地点,分题统计错误人数,分段统计考试成绩;查学生审题偏差,查学科知识漏洞,查应用能力缺陷,查思维方法障碍,查造成错误根源;分析试卷考查目标,考试范围、背景材料、命题视角、分析解题方法、应试技巧;讲试卷重点、难点、热点、试题闪光点 。
7、要求学生做好章节归纳总结,提倡每日15分钟回顾思考消化当天的化学知识 。
8、重视作业 。要求学生规范,按时完成;要求教师详细批改,改后学生认真更正 。
三、教学进度安排
9.1~9.30完成氧族、碳族、氮族元素的教学,在具体时间安排上要保证氧族和氮族的教学时间,适当压缩碳族元素的教学时间,并且在月末留出3课时进行本月教学内容的小循环复习该复习模式(每月抽出少量时间向前综合)每月进行 。
10.1~10.31化学平衡、电离平衡 。
本月教学任务中的的难点较多,需要更多的相互商讨和协调,月末针对基本理论模块进行小综合 。

准备期中考试
11.1~11.30分析期中考试,总结经验教训,针对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几种重要的金属、电化学和胶体 。这部分教学的重点在电化学知识 。本月如有可能尽快开展有机化学—烃的教学
12.1~12.30本月计划在20日起完成有机化学的复习(进入高三的最初时间已经对有机化学进行了一定的复习) 。剩余时间有一周用于实验复习 。实验复习主要针对第一道填空题,其余类型尽量分解到前面各章节中,直留较少时间用于综合试验题 。
1.1~1.20先小块再综合,完成6~8分综合练习,迎接期末考试
新学期化学教学计划2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25)、(26)、(27)、(28)四个班的化学教育教学工作 。为更好的开展工作,特制订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建议》,认真学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进行 。在教学中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课程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