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去掉背景后 , 再次观察 , 发现:
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
3.认识到感觉不可靠 , 要想获得准确结果 , 应该进行测量.
二、新课讲授
1.长度的单位
(1)长度单位的符号
(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 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
2.长度的测量
(2)实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过渡】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 , 在国际单位制中 ,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布置自学】
1.阅读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
2.阅读“长度的单位”部分(P10-P11).
(时间2分钟)
【提出问题】
1.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现在又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反馈练习一】
指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
1.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
①中学生身高大约15.7
②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2、完成单位换算:
③人头发直径约7×10-5m= μm
④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 nm
【温馨提示】要注意换算格式 , 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 , 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 , 示范如下:
7×10-5m= 7×10-5×106μm=70μm 。
(设计意图:对一些物体的长度 , 形成感性认识 , 并能准确进行单位之间换算)
【过渡】为了准确测量长度 , 人们设计制造了各种测量工具 , 你都知道哪些常用的测量工具?
1.了解“国际单位制”.
2.带着问题阅读 , 并交流归纳:长度的单位有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换算关系: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思考回答:
①中学生身高大约15.7
dm
②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mm
③人头发直径约7×10-5m=
【高三物理教学设计七篇】70 μm
④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
105 nm
(1)长度的测量工具
(2)观察刻度尺
【展示实物】
【指出】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提出问题】观察下图刻度尺(或学生常用的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问题:
(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 , 是否磨损?
(2)它的量程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强调重点】1.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 , 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度线量起.
2.量程是一个测量范围 , 而不是测量的值.
3.分度值是相邻两格间的距离 , 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
(设计意图:使用任何测量工具时 , 首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 锻炼学生观察能力.)
根据生活经验和阅读课本
P11-P12回答: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观察图示的刻度尺回答:
在图示的刻度尺中 , 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 , 没有磨损 , 它的量程为0~8cm , 它的分度值是1mm.
(3)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引导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 测量铅笔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 , 暴露出现的问题 , 教师及时纠正 , 引导学生能正确使用刻度尺.
【出示问题】在测量的过程中 , 注意思考以下问题:
1.要测量以上长度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刻尺?
2.怎样放置刻度尺?
3.读数时要注意什么?
4.记录数据时要注意什么?
【归纳总结】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 , 即“选、放、读、记”.
各组按要求测量 , 体会测量的过程和方法 , 并总结出测量步骤和注意事项:
(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首先估测被测物体的长度不能超过刻度尺的量程.其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确程度,选择合适的分度值.
(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 , 零刻度线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 , 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 , 不能歪斜(如图乙所示).
(3)读:即读数 , 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丙所示);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 , 图中铅笔长度为69.5mm , 其中69mm是准确值 , 0.5mm是估计值.
(4)正确读取估计值
推荐阅读
-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 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
- 四年级英语教学计划上册英语 四年级英语教学计划
- 高三体育教学计划进度表 高三体育教学计划范文
- 2021下册三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2021语文高三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 高三生活老师工作总结范文 人教版英语高三老师工作总结范文
- 班主任工作计划表格模板 高三班主任工作计划模板
- 物理灭蚊灯对人有害吗
- 照片是物理模型吗
- 高三化学上学期教学计划 关于高三化学学科教学计划
- 幼儿园学科教学设计方案 中学化学学科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