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教学设计七篇( 五 )


2.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
3.错误与误差有什么不同?
【反馈练习四】
有五位同学 , 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 , 他们测量的结果分别是:①187.6㎜;②187.5㎜;③187.8㎜;④187.65㎜;
⑤187.7㎜.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测得这个物体的长度应为188.0㎜
B.测得这个物体的长度应为188.7㎜
C.这五次测量结果中误差最小的是第③次
D.这五次测量结果中误差最小的是第⑤次
【强调】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 , 平均值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 。
(设计意图:利用反馈练习巩固减小误差的方法以及对错误测量结果的判断) 学生阅读思考课本P14“误差” , 交流讨论并回答问题:
1.由于受所用的仪器和测量者的不同 , 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别 , 这个差别叫做误差 ,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2.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 改进测量方法.
3.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 , 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 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思考交流:题中所用刻度尺最小分度为mm , 第④四个读数187. 65㎜错误.其它四个读数分别为:①187.6㎜;②187.5㎜;③187.8㎜;⑤187.7㎜ , 它们的平均数为187.65mm , 在这里只平均值有效数字个数应该与测量值有效数字个数相同 , 则物体的长度应为187.7mm , 综上所述 , 应选D.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 , 梳理本节知识要点 , 见附件1.
四、课堂检测 老师巡视、讲评. 完成检测题 , 见附件2.
五、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2、 4.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1k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二、长度的测量
1、基本工具:刻度尺
2、使用刻度尺的方法:选、放、读、记
三、时间的测量
1、单位及换算:1 h=60 min 1 min=60 s
2、停表的使用:一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 。
四、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1、减小误差的方法:
2、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是否可以避免
高三物理教学设计3
《曲线运动》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 它在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上 。
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与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 。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 。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1.重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
2.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前边几章我们研究了直线运动 , 同学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 什么是直线运动?
2.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在实际生活中 , 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 , 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
新课学习
展示图片: 卫星绕地球的运动人造地球 转弯的火车
这几幅图中物体的运动轨迹有何特点?
( 轨迹是曲线)
请大家举出一些生活中的曲线运动的例子
一、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1思考: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除了运动轨迹不同 , 还有什么区别?2.观察课本P32图6.1-1和图6.1-2
思考:砂轮打磨下来的炽热微粒 。飞出去的链球 , 它们沿着什么方向?
3.讨论或猜测 , 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应该怎样?
4.是不是象我们大家猜测的这样呢?让我们来看一个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P32演示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测 , 从而得到结论:
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切线方向
5.什么是曲线的切线呢?
结合课本P33图6.1-4阅读课本P33前两段加深曲线的切线的理解 。
6.阅读课本P33第四段 , 试分析推理曲线运动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
速度是________(矢量.标量) , 所以只要速度方向变化 , 速度矢量就发生了________ , 也就具有________ ,  因此曲线运动是________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