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考研复试不好过,“免复试”的3所大学,机会难得考研党别错过
面对如今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很多同学都选择了通过读研来增加自己的学历含金量,如果能够顺利硕士毕业,无论是接下去考公、考入事业单位,亦或者在民营或者合资企业进行就职,都远远要比只拿着本科毕业证吃香的多。
唯一的问题是,有着这种想法的人越来越多,参与考研的人每年都在以十万级别的数量增加,如今想要顺利通过考试已经变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尤其有些学校为了增加招收研究生的质量,在复试的时候增添了诸多‘超纲’的测试,使得有些同学即便是通过了初次的笔试,却也因为复试成绩不好而与研究生生涯擦肩而过。
文章插图
这种现象尤其容易出现在某些重点大学的热门学科上,有时笔试通过的人已经超过了原本计划招生的数量,这时候复试就成了考研党们的分水岭,那么面对如今困难重重的复试,考研党们应该如何用更有效的手段通过这次试炼呢?
笔试过了先别着急玩,还是要抓紧时间努力复习
这是考研群里一位学长的真实经历,这位学长本身就是重点大学毕业,在考研的时候选择了本专业全国排名最高的一所学校进行挑战,因为本身实力过人,这位学长在笔试的时候轻轻松松就拿到了第一名。
文章插图
这让他觉得自己考研肯定‘稳了’,因此就压根没有针对之后的复试进行任何复习,结果复试成绩出来那天,他只拿到了倒数第三的成绩,好在正好卡在录取线上面,否则这位学长就要‘马失前蹄’了。
考研复试与初试之间考察的内容实际上并不相同,在初试时主要通过试卷考察学生对于本学科知识的基础掌握程度,而到了复试时,就到了导师通过问答的方式来挑选专业知识扎实、拥有举一反三能力的学生。
如果我们忽视了复习,对某些笔试上没有考察到,但实际上很简浅的专业问题回答不上来,可能会给导师留下一个‘只复习考纲上的内容,实则专业知识不扎实’的印象,到时候就很可能会出现上面说到的那位学长的局面。
文章插图
面对复试不能死读书,要展现自己能胜任未来学习研究的能力
如果说初试只做了最基本的筛选工作,将耐心认真复习的同学与糊弄了事、或者只是来碰运气的同学区分开来。
那么到了复试环节,需要考察的重点就转移到了如何从已经具备基础知识的人群中寻找适合继续学习或者进行初步学科研究的人员了。
这时候导师们会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经验挑选他们认为综合实力较强的学生,因为到了硕士研究生的阶段,我们学习的主要方式就从之前由老师主导的教与学,转化为以自己为主导的自主学习和研究。
文章插图
导师的工作更加类似与领路人,如果到时候我们对于导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一无所知,或者自己压根就没有对未来研究学习的大致方向,很可能会让导师产生‘这个人可能会不适应研究生生活’的猜测,从而直接影响复试成绩。
如果担心自己复试过不了,这三所学校可以先关注起来
虽然复试的存在是必须的,但是对于很多有社交恐惧,或者容易在陌生人面前过度紧张的同学来说,复试时那种‘三堂会审’式的考察方式很容易就让他们出现失误,从而直接影响复试时所获得的成绩。
推荐阅读
- 考研|本科毕业难就业的8大专业,没有考研打算不建议报考,专业性很强
- 社会实践活动|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早吗?
- 考研|高考捡漏有哪些优点?又有哪些缺点?低分高报固然很重要
- 考研|一张图表告诉你,考研“水旱区”难度差距有多大,差生也能上岸
- 遵义|“取消考研复试”对寒门学子更公平?人民日报作出回应,让人信服
- 考试|研究生考试流程是怎样的?考研重要时间节点千万别错过
- 信息|该省考研成绩公布延期至3月初
- 考研|当“考研”遇上“考公”后,到底谁该让路?过来人的话很中肯
- 教育部|考研上岸后才知道的6件事情,早知道早准备,提高上岸率
- 学生们|考研前和考研后女生对比,4张图简直太过形象,过来人笑而不语